event poster

主題論壇 Keynote Roundtable

主題論壇 Keynote Roundtable


主持人:

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梁孫傑教授

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教授)

 

演講人:

廖朝陽教授(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系名譽教授)

 

與談人:

  • 穿越速度災難想像後疫情時代 黃涵榆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)
  • 病毒災難、技術與非/人類 楊乃女(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)
  • 批判做為新智能 吳建亨(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)
  • 免疫球體與「同島億命」:試論共隔離與共脆弱的倫理 林宛瑄(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)
 

地點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誠大樓八樓國際會議室

 

簡介:

由史提格萊的後期著述策略可見,災難帶來的速度集成,涉及速度失衡以及思維應對上的多線情境對位集成,必須考慮多重速度線如何互相影響。山折哲雄提到兩種面對災難的「戰略」:一是聖經方舟故事的犧牲部分求存活,一是法華經火宅喻的普救整體。簡言之,前者可以代表西方理性觀,後者則是日本無常觀的體現。多和田葉子的後311小說含有火宅思維,但也納入方舟的生死並置。本演講以〈獻燈使〉勾勒班雅民「思維碎片」的集成如何有利於突破人的認知限制,在異世界之間設立更「嚴飾細妙」的速度調節。

摘要: 史提格萊(Bernard Stiegler)後期著述放棄爭取歷史定位的哲學體系建構,轉向個別化的入世(或驚世)議題,原因是他感到人類歷史面臨災難性終結,必須以快打快,無法等待緩慢的專業造景。這就是災難帶來的速度集成:災難涉及速度失衡(如破壞力超限傳遞、認知跟不上潛勢變化);相對的,災難的思維應對也不會脫離時間而是會涉及多線情境的對位集成,必須考慮多重速度線如何互相影響。 在311災難後,宗教學學者山折哲雄提到兩種面對災難的「戰略」:一是聖經方舟故事的犧牲部分求存活,一是法華經火宅喻的普救整體。前者可以代表西方理性觀,後者則是日本無常觀的體現。這個說法太簡化,特別是無常與普救的關係並不明確。但由時間軸集成的角度看,火宅喻確實可以看成含有速度協調之意,允許對象以各自的方式由快「過渡」到慢。三乘訴求好玩,但不是「騙小孩」的玩具,而是慢學習所需的「過渡對象」。實際載人的大白牛車也不是最後真理,而是容納個別熟成步調的速度拼圖。 多和田葉子的後311小說含有火宅思維,但也納入方舟的生死並置。〈獻燈使〉描寫核災後老人延壽,年輕人早衰,就指向速度變異多樣化之後的再平衡。這樣的平衡由無常驅動,當然不是理性化的存活策略,而是以多重生滅的集成來轉移單旋律時間的平板化意義。小說結束於主角無名未完成海外之旅就沉入深淵,用生命旋律的起伏來取代傳統敘事的終結感,也解決了災難描寫容易犯忌的問題。多和田常引用的班雅民(Walter Benjamin)早就用「思維碎片」的集成說明「集思」(contemplation)。由無常的角度看,如果所有生成(becoming)都必須納入集成才有意義,也可以印證後人類論述的一些說法。集成不一定可以消弭製造災難的異世界衝突,但有利於突破人的認知限制,在異世界之間設立更「嚴飾細妙」的速度調節。